返回

都市花缘梦(第一部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都市花缘梦(211-225)(第32/53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毗灵谷寺,傍山而筑,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,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,气势宏伟。

    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在北京逝世,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,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,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。

    自1926年春动工,至1929年夏建成。

    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,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,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,建有三道拱门,门楣上刻有“民族,民权,民生”横额。

    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,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《建国大纲》全文。

    中山陵主要建筑有:牌坊、墓道、陵门、碑亭、祭堂和墓室等。

    从空中往下看,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“自由钟”。

    当时,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。

    结果,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“自由钟”式图案荣获首奖。

    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。

    这组建筑,在型体组合,色彩运用,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,都取得很好的效果,色调和谐,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。

    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,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“博爱”两个金字。

    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。

    “博爱”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。

    石坊后是长达375米、宽40米的墓道。

    前行为陵门,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,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“天下为公”四个大字。

    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,青色象征苍天,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,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。

    明孝陵。

    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的紫金山(钟山)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,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。

    明孝陵建于明洪

-->>(第32/53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