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都市花缘梦(第一部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都市花缘梦(211-225)(第7/53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要命。

    终于车子开到了城隍庙附近。

    大伙开始在城隍庙游玩起来。

    上海城隍庙。

    “始建于宋代,原称淡井庙,因供奉华亭城隍,故又称华亭城隍行殿”。

    明永乐年间(1403——1424年),由当时的知县张守约移建于今址,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。

    这期间虽屡建屡毁,但其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,整个殿宇宏伟,飞檐耸脊,气势庄严。

    明天顺年间(1457——1464年),上海知县李纹重修庙宇,殿前建亭、将诰文勒石。

    嘉靖十四年(1535年)改建山门,并募集财帛建造牌坊一座,由新任知县冯彬题字“海隅保障”于其上。

    清顺治四年(1647年),城隍庙铸铜鼎一座,置于头门天井之中,上书“松江府上海县城隍庙通天永宝彝”,并刻有八十字的短颂。

    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知县史彩捐俸倡修,由真君祠道士杨兆麟募化兴工,兴建鼓亭二所。

    康熙四十八年(1710年),本地乡绅在庙东构建东园,凿池造亭,堆叠山石,将庙基扩大为十二亩六分。

    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住持募修一次。

    次年得诏免科。

    乾隆中叶,潘允端的豫园渐就荒圮,潘氏后裔式微,急于求售。

    群众以廉价购得,归入城隍庙作为西园,城隍庙庙基遂扩大为三十六亩八分多。

    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,道会司葛文英募建城隍庙后楼。

    嘉庆三年(1798年),城隍大殿重修,设道会司和三十四司于两庑。

    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英军攻陷吴淞,五月十一日占领上海县城,侵略军在城隍庙盘踞期间,将内部设施抢劫破坏一空。

    咸丰二年(1860年),太平军包围上海,苏松太道吴熙延引外军入城防守,英、法军队利用

-->>(第7/53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