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天生我材必有用(第一部)全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分卷阅读153(第3/4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由嘛,但在国内发表却是会引来麻烦的,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吧。

    在此要说一下,我以前对书友交流用的qq:253271368,一年没用居然被人给盗了,还请大家帮我出出这口气,有空就给他发上几条信息,也太可恶了。

    以后大家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,还是发在书评区吧,虽然我不是每天都上网,但只要有空时我还是会去看的,只是由于时间有限,对于绝大部分的留言信息我都是只看不回,这点还望大家谅解。

    对书友的部分回复回复1:[2004年3月13日]看来我的读者中也有不少公务员,认为我对公务员的偏见太深,在此稍作一些回复。

    对于官员的腐败问题。

    到目前为止,我在文中还没有对官场上的种种黑暗作太多的描写,已有的也仅仅是表面的泛泛而谈,应该还谈不上太多的偏见。

    现在时不时就有省部级官员下台、入狱,就可以想见情况有多严重,不然的话也不会这么急着要“杀一敬百”但效果似乎不怎么理想,仍然是“前腐后继”当然,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务员都是腐败分子,也就象并不是所有开宝马车的就一定会去撞死农妇,而且可以保外就医免受牢狱之苦;但换一个角度考虑,能开宝马车的肯定是有钱或有后台,当官的不一定就会腐败,但腐败的肯定会是当官的,不然没这条件啊。

    关于公务员的收入问题。

    和前一个问题相比,这才是谈论最多的话题。

    收入是有地区差异的,你不能用西部贫困地区的收入去和深圳比。

    和我交流的朋友不少,其间的收入差异也很大,如同样是在税务局工作的,有的年收入三万五,有的年收入居然只有一万出头,都根本没法和我们这里财税系统的收入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我所在的城市是东部沿海城市,年人均收入历年都是排在全前前几名的,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14000左右,地税系统的平均收入8万出头,相差5倍多。

    我是从事财务工作的,和财税打的交道比较多,对于他们的收入情况还是清楚的,绝没有故意夸大的成份。

    其他部门的公务员收入虽然稍低些,但就算是最差的乡政府,一般工作人员的年收入也都在3万以上的,有一官半职的当然就就更不必说了。

    这些数据是我们这些当会计的开会时互相了解而得来,并不是官方数据,可能有误差,但不会太离谱,每个月的工资都要经我们这些会计的手,这些数字还不至于弄错吧。

    当然,工资水平比我们这里低的公务员也不必伤心,请与你身边的人比,尤其是下岗职工相比,你的心理可能就会平衡些。

    我相信,就算在你们当地,你们的工资也肯定在社会平均工资之上的,更何况你们至少还有个双休日吧,只要不出大的错,也没有下岗之虞,时不时地还能加个薪,将来还会有带薪休假在向你们招手。

    你去问问那些在私营工厂里工作的工人,有几个人有这么好的待遇?如果和农民比起来,你们简直就象是生活在天堂里了。

    这个话题如果聊起来,是可以说上很久的,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今天先谈这些,我还会在以后的文间中继续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,也希望各位公务员朋友继续和我探讨探讨。

    如果有得罪或偏颇的地方,也请谅解。

    事实上,我在文中想表述的主要是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想法,还没有到对公务员整体进行批判的层面,我人微言轻,也没资格谈那么高的话题。

    回复2:[2004年3月15日]本来今天不想再谈公务员的事了,但有几位朋友建议我不用在这里发牢骚,既然公务员收入那么高,你干嘛不去考啊?我想,你要想说我是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”就明说好了,我不会介意的,但也用不着说反话吧……现在的公务员作为一个整体,已经形成了一个“既得利益集团”并脱离了群众。

   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04年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,邀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、副部长王东进、张小建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回答记者提问。

    有记者问:户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来城市工作,我想知道政府现在有没有取消户口的日程表。

    郑斯林:第一,没有这个日程表。

    第二,现在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并没有因为户口而影响他们的工作。

    对于部长先生的第一个回答,并不出人意料,要是有了日程表我反倒奇怪了

-->>(第3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