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再见,李秀玲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【再见,李秀玲】(7)kanqita.com.C0M(第3/10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些被称赞「好使」的人,恐怕也从没有思考过,自己是如何和一件工具划上等号的。

    他们也没时间思考这些,都在忙着收钱,办事,以及想尽办法如何从自己能伸得上手的角度搜刮一点好处出来。

    因此,经过长期、大量的接触,其他地区的人总结出来一句至今仍然非常适用的话,投资不过山海关。

    这就是事实,无论官面上吹的怎么天花乱坠。

    李秀玲婆婆的户口问题,最后就卡在了「找人」这个问题上,因为没人可找。

    李秀玲的公公也就是个普通工人,认识的最大领导是厂长,还是他认识人家,人家不认识他。

    她婆婆更不用说,贫农。

    因此最终她也没能成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城里人,倒是她家所在的村子,以最快速度没收了属于她的那块地,理由很充分,一直都是这么办的。

    我们无从得知,那个只有一个闺女嫁给了城里人的村子,一直都是怎么办的。

    但俩人毕竟还是结了婚,开始了一种只有一半的城市生活。

    后来有了李秀玲的丈夫,再后来,公公出了意外,李秀玲的丈夫初中还差两个月毕业,就进厂接班当了工人。

    再后来,丈夫也出了意外,还是那个厂,还是那个车间。

    那个年代人们大多结婚早,李秀玲的婆婆二十岁就当了妈,如今还不到五十岁。

    年轻时在农村的长期劳动,使得这个女人一直保持着匀称的体型,直到近几年,因为生产过以及年龄的增长,腰上才多少出现了一点赘肉。

    这并不影响她的形象,尽管她肤色天生略黑,尽管她被生活摧残的,头上已经出现了星星白发。

    当年她是村里公认长得最漂亮的闺女,如今也无愧于风韵犹存四个字。

    婆婆最近偶尔会提到一个「老赵大哥」。

    之前她也提到过,只是李秀玲没怎么注意。

    婆婆早晨做饭,送孩子去托儿所,然后

-->>(第3/10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