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民族终结之观音西游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民族终结之观音西游记(1)(第2/14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以及以他为首的三清,肯定是比后来居上的释迦牟尼在辈分上要高上一分。

    (在我的故事里佛教道教没有高低之说)注二:三清、道祖老子一气化三清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(即太上老君道祖老子自己)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三清天尊是老子祖师的三魂。

    (在我的故事里三清代表太上老君,是一个人不是三个人)注三:道佛两教,一个是中土文化,一个是外来文化,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,道教亦在此时发生,两者又都经魏晋南北朝的酝酿发育,到隋唐而繁荣并盛。

    两教之间的相互抗争,互不相让的关系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究。

    注四: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,「道曰今生,佛说来世」。

    佛说来世,劝世人忍耐,所谓今世作孽,来世偿还,这辈子凄惨,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,简单地说,它的宗旨是,把希望寄托在来世。

    而道教则完全不同,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,道教讲究今世,信道则信永生,来世的事来世讲,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火。

    和尚需禁欲,心中只有佛,死后坐化,留舍利,莲花宝座重生;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,且更实际,有助人的信念,讲究修炼,最后羽化飞升。

    基本区别在于: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,追求延年养生、肉体成仙。

    道教认为,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,肉体是精神的住宅,要长生不死,必须形神并养,即有「内修」「外养」的工夫。

    与道教相反,佛教主张「无生」,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。

    对现实,人们是无能为力的,所以只能忍受。

    要忍受,必须放弃各种欲望,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,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「苦海」而进入涅般木(无苦的极乐世界)。

    可见,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,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,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。

    却

-->>(第2/1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