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拥抱地心引力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92章(第2/4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意依旧是来自唐冉亭。

    梁牧也记得,那是他们刚从西藏拍完回来的时候。他正在北京的棚里忙着粗剪,连熬了三个夜之后几乎神经衰弱,根本想不出什么好的点子。池羽正在休息期,就也从家里过来,进棚陪他。快到中午,池羽说馋美式披萨,梁牧也刚起身去门口把外卖披萨拿进来,就听见正在棚里转录采访的唐冉亭开口说:“也哥,你小时候有没有试过那种寄给自己的信。慢寄信件。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那自然是没有。

    “这本书,对于池羽来说,好像是来自未来的一封信。1999年,从前辈的手里寄到09年的你们手里。09年又从过去的小池手里,寄到未来的他手里。我们可以这样导入。不从任何山或者景色,就从这本书导入。”

    是池羽开口说:“确实是啊。好像从未来的一封信,告诉我,更好的在前头呢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放下手里披萨,冲梁牧也笑了一下。

    梁牧也愣住了两三秒钟,然后饭都顾不上吃,又钻进屋里,改脚本去了。

    而唐冉亭不负众望,竟然几经辗转,找到了这本书的作者,原来中苏联合登山队的队员周骏。今年,老人家已经八十一岁。巧合的是,日喀则到北坡大本营这段380公里的路,就是中苏联合登山队初次从北坡登顶珠峰那时候修的。

    时隔数十年,周骏对着镜头肯定地说:“徒步登顶后用单板滑降,在慕士塔格,在喜马拉雅山脊之上,都是无人完成过的壮举。这是自由式滑雪精神和探索户外的意志最好的结合。”

    随后,便是对池羽个人的采访,他谈了他“滑降大山”这个想法的起源。梁牧也在b-roll穿插播放了他去年在特伦勃朗道外训练的视频,还有他在蒙村的冬夜,和表妹池一鸣在后院的u型池滑滑板的影像。

    全篇的基调也如此。梁牧也不止拍了滑降,也花了大段的时间和篇幅,以很贴近生活的视角,去讲池羽是个怎样的人,和他身边围绕着一群怎样的朋友。

    影

-->>(第2/4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