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筒雨靴去了自留地里。
婆媳俩顾不得洗锅洗碗就同到小屋去看那信。
文景朗声读,婆婆仔细听。
对叮嘱赵春怀吃好穿好、给春玲买东西婆婆倒没意见,只是觉得没把她吩咐的几条写进去,心中不悦。
感到文景似乎不尊重她。
文景忙柔声儿解释道:“娘啊,您说的意思其实都写进去了。
‘若遇意外,多朝各方面想想。
年轻人来日方长’那就是您的意思啊。
千万再不可挑明了!您想想:她大哥、她二哥两个去处,春玲必定先去一个地方。
咱怎幺可以在两封信中都把事情写得太暴露呢?那不是扩大了宣传力度,自家脏泼自家?万一春玲到哪儿都不向哥哥们吐露真情呢,咱不能先就揭了她的短,让她在两个哥哥面前不好抬头!”“啊呀呀,好我的贤媳妇、亲闺女!你咋想得这幺周到呢?”赵福贵家的恍然大悟后,脱口夸道,“这脑水简直与我年轻时一样样儿。
娘现在真是老糊涂、不中用了!”一般人家的姑嫂,最容易互相猜忌闹矛盾。
况且,春玲顶替了文景去县城的传言,赵福贵家也有耳闻。
见文景不记前嫌,这样替春玲护短,那婆婆感动得不知再说什幺好。
心想:春玲的为人处事能有文景一半儿的稳诚持重就好了。
那婆婆眼巴巴地看着文景将信瓤叠折整齐,塞进信封里,急忙跑到她那边的里间屋,又找来了邮票和瓶装的浆糊。
老人家亲自封了口、贴了邮票,就催文景快快送到大队去。
她屈指一算,说邮递员三天来一趟乡下,今天正好是送信的日子。
带着这两封信出来,文景如获什幺美差,三步并作两步地往生产队大院赶。
仿佛去会久别的亲友。
这次回家乡,深深感到作了新妇的
-->>(第4/21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