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明天下(第四卷)】(264-265)(第4/10页)
头就拜,奉为神明,暂且不说某人在穿越时究竟如何的数学
水平,那个原产天竺的阿拉伯数字老早便已传入中国,只不过古代中国人更喜
欢用算筹,而且千年积累,早已成就了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,那玩意在中国就
不受人待见。
其实这还算好的,要是有哪位神经大条的穿越者把阿拉伯数字献给洪武皇
帝,怕是当时就得被砍了头,洪武四大案中的「郭桓案」便是上下勾结涂改账
册,朱八八以此为鉴,完善推广大写数字,将「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
、八、九、十、百、千」改为「壹、贰、叁、肆、伍、陆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
佰(陌)、仟(阡)」,沿用至今,你小子呈献的这七拐八拐的回回数字更容
易篡改,你丫安的什么心!
筹算有优点,自然也有缺点,计算得越复杂,所需要的面积就越大,而明
朝民间商业日趋繁荣,需要计算之处太多,所以更加方便的算盘和珠算开始取
代算筹与筹算。
1450年吴敬的《九章算法比类大全》、1573年徐心鲁的《盘珠算
法》,1578年柯尚迁的《数学通轨》,1584年朱载堉的《算学新说》
,1592年程大位的《算法统宗》,以及1604年黄龙吟的《算法指南》
,无一例外多是由筹算向珠算
过渡并深入研究的著作。
珠算算法没有发展到前人的筹算高度成果也不是时人轻视,君不见作者里
还有一位天潢真人。中国数学从元朝末期开始,一直是沿着实用性、技巧性的
方向发展,这与偏向演绎、抽象的古希腊数学不同。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数学机
械化算法体系的应用,满足了明代社会需要,适应了商业发展的要求,代替筹
算大势所趋,但因为工具性能
-->>(第4/10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